每到年底,高空车租赁这个圈子就会产生一些躁动,同行们之间的聊天画风就会变化,言谈举止之间都会带着一些不自然的焦虑,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常常会带着一些淡淡的担忧和举棋不定:
现在回款那么难,你觉得明年的行情怎么样?我感觉明年可能不如今年…
我也有这种感觉,明年全国性租赁商估计又要大量上设备,日子难过…
你觉得明年项目怎么样?今年很多项目都完工了…
到时候这么多车租不出去咋办?停一天都是钱啊!
年年难过年年过,如果在这个行业呆的久的话,到了年底,悲观的论调,提示风险的论调就占据了话语权的高低。其实在2020年也同样出现过,当时面对头部租赁商的大幅扩张,租金的持续下滑,特别是干这行时间比较久的租赁同行,对于赚钱效应的下降,简直觉得世界末日都要到了,一天到晚整个人都不好了。年底的租赁淡季又加剧了这种忧虑的情绪,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观点就是:
“明年不能再上车了…”
“这个市场要完,再这么下去,真得考虑转型了…”
然而,过年之后,画风马上一转,一看市场缺车,大家立刻把焦虑抛之脑后,开始排队买车了,各厂家的设备被一一清空,业务员们都讲客户还经常为买不到设备而怨声载道,仿佛他们和年底抱怨行情不好、坚决不再上车的根本不是同一波人…
其实,大家的焦虑很容易理解,毕竟家大业大,现在又是高空车租赁行业市场变化最大的几年,大家对未来的前景感到不确定是应该的。而大家担忧的主要是两个方面:一是终端的需求能不能持续;二是头部租赁商大规模上车还要持续多久。解决了这两个疑惑,大家心中的石头基本上就能落地了。
笔者喜欢一开始就亮明自己的观点,然后一一剖析。那么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两个大家心中普遍的疑惑:
第一,对于终端需求是否持续,我们要相信国运。
我们知道,高机的终端需求主要来自于厂房建设、仓储物流、场馆、机场车站等等;而头部租赁商的业务,70%以上都在厂房建设和机场场馆方向,其中,厂房又是绝对的主力。
那么,厂房类项目的需求来自于哪里呢?是政府投资吗?当然不是,某电子设备企业要新建厂房,绝对不是因为政府投资的原因,更多是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,因为产品需求旺盛,必须扩张产能、加大生产。这种需求旺盛到什么程度呢?不知道大家注意到9月份开始的多地拉闸限电通知没有,这种快速扩张的产能已经让国家电力供应都不堪重负了。据了解,从6月份以来,每个月进入设计院开工设计的项目,同比增幅都在60%以上,大量企业在筹备建新厂房。这种民用工业的兴盛发展,绝非政府控制,而是来自于市场行为,源于旺盛的需求。
这种旺盛的需求来自于哪里呢?稍加考虑就知道是出口,前11个月的进出口增长已经达到22.7%,这个数据在往年一般是个位数,高峰年也很难超过15%。而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,全世界就只有中国还能开足马力加大生产了,这个数字就出现了很大幅度的拉升。
仔细梳理,大家就能发现这条清晰的逻辑链:全球疫情→发达国家躺平→生产下降需求上升→对中国产品需求上升→国内产能扩张→不堪重负拉闸限电。只要疫情还存在,这个逻辑链就会一直成立。而疫情会在短期消失吗?好不容易等到德尔塔慢慢平息,马上又来一个奥密克戎,一时间全球风声鹤唳,而我们并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其他什么希腊字母出现…
因此,未来市场的趋势,主要还是看国运,国运兴旺,一切都会向前进步,工业扩张、出口、新的应用场景开发,才能持续发展,行业才会持续发展。
第二,对于头部租赁商的扩张,我们要相信,只有持续赚钱才能生意长久。
宏信很快就要在港股上市了,大家都有疑惑,宏信上市之后,还会这样大规模扩张吗?宏信的业务中,高空设备绝对不是最赚钱的那个,高空设备因其易于上量、上规模,承载着规模和网点扩张的任务,当这个任务差不多完成时,宏信必然面临着上市之后的效益和股价问题。作为“中国版联合租赁”的宏信建发,对资本市场必然有着自己的远大梦想,而这种梦想,在港股这个平台上,就必须建立在超预期的企业盈利表现上。因此,宏信建发大约会不断地开发新的业务线,也必然会把经营重心调整到盈利性更好的业务上。
当龙头不再凶猛,其他头部的持久力必然有限,大家还担心什么呢?
最后,在这个变化迅猛的年代,高空设备租赁行业的同行们,尤其需要定力。高空设备租赁就是一门平常的生意,多年前那样的暴利时代,多半是一去不复返了。如果没有更好的赛道,大家还是得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生意,把心思放在经营和管理上面来,做好租赁业务、做好设备运营、做好设备维保,并期望国运越来越兴旺,行业越来越兴旺。
郑板桥曾经写过一首诗用于自勉,咬定青山不放松,管尔东西南北风。这股劲,同样适用于租赁行业。那些悲观者、保守者永远能为自己的结论找到依据,但是要在这个市场生存,做下去,一定要有一颗乐观进取的心。
注明: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,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! WICEE 2022西部成都工程机械展 官方网站-中国西部成都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